吃小豆豆的描寫片段
作者:volume_up時間:2024-04-18 15:27:22 7115 次
吃小豆豆的描寫片段,眾所周知,江南人最愛的三大仙物就是:筍、雪菜、咸肉。燉湯少不了放幾片腌制的金華火腿,炒菜總得放點雪菜或是咸菜,而筍更是從春天吃到冬天。
眾所周知,江南人最愛的三大仙物就是:筍、雪菜、咸肉。燉湯少不了放幾片腌制的金華火腿,炒菜總得放點雪菜或是咸菜,而筍更是從春天吃到冬天。
春筍用來做油燜筍,筍衣用來燒紅燒肉,難咬的毛筍則用來燉咸肉吃。
除此之外,南方鄉村的餐桌上,時常都是以時令菜為主,春天大家以吃野菜為樂。年輕人露營總是在聽音樂、燒烤,而父母們跟著去露營,盯著山野,第一反應則是看看里面有沒有馬蘭頭、薺菜和艾草。
進入江南最美的四月天,吃完了一波野菜后,我發現老家后院的田被“豆豆們”占領。在四月末五月初,最好味道的就是地里的蠶豆和豌豆。兩種豆豆,我比較偏愛前者,因為風味感足。
后院的地 后院的地
因為疫情無法出遠門旅行的這個五一,椰子小朋友便瞄準了自家地里的“豆豆”和隔壁阿姨農場的“櫻桃”。沒事就提著小籃子去摘一些,感覺成就感滿滿。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江南人眼中的蠶豆吧。
1.終結春天的“鮮物”
清代畫家、揚州八怪之一汪士慎在《蠶豆花香圖》中曾這樣描寫:“蠶豆花開映女桑,芳莖碧葉吐芬芳。田間野粉無人愛,不逐東風雜眾香。”
蠶豆的葉子如貓耳朵一般,花瓣則是呈現淡紫色,很好就能讓人在春天的地里找到它。
四川人則管它叫胡豆,因為它是張騫出使西域后,引入在南方種植的。中國把從外國來的東西冠之以胡、番、洋,如番茄、洋蔥。
而民間的說法,則是因為蠶豆在寒露時節下種,翌年春蠶吐絲時成熟,所以得名“蠶豆”。或許是因為在春日里成熟,蠶豆身上也有與蠶類似的那種生生不息的感覺。它的豆莢尤為飽滿,肉質尤為豐厚,生命力也無比旺盛。
在農夫的眼中,蠶豆妥妥是一種懶人作物。南方的蠶豆,一般在十月下旬開始播種。從冬天到早春,它不緊不慢地向上生長,不用施肥,不用澆水,自己“摸爬滾打”,也就長大成熟了。
農歷三月古稱蠶月,所謂蠶月,正是春暮。
谷雨剛過去不久,下一個節氣便是立夏。而在江南習俗中,立夏必食“地三鮮”:蠶豆、蒜苗和莧菜,蠶豆首個登場。
可以說,蠶豆意味著春日的終結,也意味著夏日的開場。
2.蠶豆的香味,無與倫比
新鮮摘下的生蠶豆,當晚新鮮烹飪,蠶豆是會有一種“粉”的口感,也有人用“面”來形容。咀嚼的時候,嘴巴里是酥酥的、沙沙的感覺。
這種香氣和口感,似乎是蠶豆特有的。
最近因為地里蠶豆足,所以幾乎吃的都是嫩蠶豆,這個時期的蠶豆我們都是連殼吃下的。
蠶豆從嫩到老,江南人會變著花樣來吃。
蔥油蠶豆
“蔥油蠶豆”是蠶豆做法中最為經典的一種,而做好它江南人的秘訣是“三重”,即重油、重蔥、重糖。
圖片來源:文學報
剛摘下的蠶豆剝殼取豆,蔥切蔥花。然后起鍋,待油熱之后放入三分之一的蔥花爆香,再倒入蠶豆用鏟子翻炒。
翻炒一陣之后,就開始加水用中火燜煮,過程中還有加入糖和鹽。最后開蓋炒勻,此時蠶豆已軟,收汁撒上剩余的蔥花即可。
這樣出爐的蠶豆原汁原味,蔥香味足,口感又足夠粉嫩。
砂鍋蠶豆
今年春天我們家摘下的蠶豆,父親研究了一種新做法,吃了感覺是下酒利器,會讓你不知不覺夾起一個接一個,這個做法就是砂鍋蠶豆。
這種做法非常依賴于香料。要準備好大蒜、蔥、八角、香葉、桂皮。要先放入香料和蠶豆一起煮,放入少許鹽。
煮熟后,將蠶豆撈起,拿出老砂鍋,把蔥和蒜鋪在砂鍋底,砂鍋底要倒油。最后把煮好的蠶豆放入砂鍋內,加入紅干椒,小火煮七八分鐘。
最后等待出鍋,撒蔥花。這樣做好的蠶豆不僅酥軟,而且香氣特別足,相比于直接炒來說入味不少。
文章標題:吃小豆豆的描寫片段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www.iminsoo.com/ckzx/sichuan/1033.html + 復制鏈接
- 相關文章
- 吃小豆豆的描寫片段04-18
- 賡續傳承是啥意思?04-18
- 陽春白雪打一生肖04-18
- 體育老師c了一節體育課作文04-18
- 我們在圖書館做好不好04-18
- 雞犬不寧是什么生肖04-18
- 動感10104-18
- 澳門賭王何鴻燊傳怎么讀04-18
- 孔雀最怕什么東西04-18
- 西安市教育局官方網站剛剛發布04-18
- 姓名:
- 性別:
- 電話:
- Q Q:
- 學歷:
- 專業: